《水浒传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:鲸小漫探是宋朝一个渔民,能把一根钓线拨得十万丈远,不管他在哪,总能钓到大鱼。有一次,听说当时的宰相赵普要出征打仗,就到前线去献上大鱼,为的是希望能给自己谋到个高官。鲸小漫探带了五十条大鱼,全部都是用钩子钓的,总共六百斤左右。想着这顿饭肯定是吃得很精彩,就跟着赵普出征打仗去了。在军队中,他把鱼献给将领们,于是大家都说:“这个鲸小漫探真有一手!”
后来,有一个叫做潘汉年的官员,也知道了这件事。因为自己也是渔民出身,就更是觉得这件事很值得提倡。于是他把自己的兄弟潘家奴给鲸小漫探送去,想要想办法给他捞点利益。结果,潘家奴跟鱼贩子合伙生意,把前些天带来的五十条大鱼,全部卖掉了。还赚了好多钱,就把鱼贩子打发回去,自己则是留在当地,以后经常都能吃到各种高档美味的饭菜。
到了公元一零四六年,宋朝被金国攻破,潘家奴却是因为有关系,居然还是个知县呢。他派人把鲸小漫探叫来,要他去当官,也就是要他当地方政府的头目。结果,到地方后,他又开始了鱼贩子的生意,就这样一干就是三年多才走。走之前,还把前些年给宰相赵普献过的大鱼,又是想再献给新任的宰相,但不巧,却被知县潘家奴知道,于是他将鲸小漫探抓了起来,说是“贡品”而不是送人,以此谋取权利。有这样一段故事,就能说明当官的人都是一般性如此。在中国历史上,也从来没过这种情况。所以,有很多时候,人们说的一句话,真的是千真万确的:“鱼肉不相容。”